欢迎来到 潜能词典网 , 一个专业的潜能知识学习网站!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最新资讯

最新资讯

千万别把孩子的时间填太满,做好4处留白,未来才能后劲儿十足

分类: 最新资讯 潜能词典 编辑 : 潜能 发布 : 05-01

阅读 :146

作者:主创团·瑾山月在网上,博主@吴先生的一段话,引起无数家长共鸣。他分析如今的教育现状:“一边减负,一边加大考试难度;一边不让公布分数,一边又按分数录取,一边强调作业要少,一边又让孩子多学,一边要求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,一边又实行二时段延时……”想想还真是这样,社会说不能剥夺孩子的童年,专家说爸妈的陪伴最重要,教育界主张素质教育,而现实又把人逼成“卷王”。于是,在学习这件事上,家长们或自愿或被迫地“各显神通”。有条件的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,没条件的就紧盯孩子学习,大家一刻不敢放松。这种“连轴转”的生活里,家长们越卷越累,越累越迷茫,都叫苦不迭。而孩子呢?更好不到哪里去。他们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,连休息都是奢望,更别提什么好奇心和创造力了。斯坦福大学有研究证实,超过限度的持续忙碌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高压生活下,人就像紧绷的弹簧,身心没有一点韧性,很容易崩溃。道理我们都懂,只可惜到具体的事上,又完全摆脱不了固有的惯性。过度鸡娃剥夺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时间前两天,碰上邻居家正在读高中的男孩,见他耷拉着脑袋,整个人无精打采。我关心地问道:“读高中了,学校的作业是不是很多啊?”孩子无奈地摇摇头说:“老师还好,就是我妈给我安排的事太多了。每天晚上写完作业,还要上我妈买的网课,周末要去三个兴趣班,思维、编程、英语,搞得我比上学还忙。”看孩子这样,我不禁想起一句话:“伤害一个孩子的方式很简单,就是逼他一直学习。”因为怕孩子落后于人,父母们便开始争分夺秒,疯狂挤占孩子的时间,希望他们最大程度地吸纳各类知识。但这种过度消耗身体、透支精力的努力,很容易让孩子陷入低效勤奋,甚至出现心理问题。抖音上,一位妈妈含泪讲起过孩子得抑郁症的过程。她女儿从小乖巧懂事,她安排什么孩子都照做。从上小学开始,她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帮孩子做规划。除了提前学习初高中课程,还给孩子报了好几门课程,涵盖基本学科外,还加上绘画、形体和口才表演。起初,她女儿的确一路领先,一直到初二成绩都名列前茅,可就在中考那年,女儿频频出现身体问题,先是胃疼失眠,后又间歇性的手麻脚麻头痛耳鸣。她本以为孩子就是累了,可辗转几家医院后才确定女儿竟然患上了抑郁症。眼看孩子越来越颓废,她不得不为女儿办了休学,她绝望地和网友们说:“我为孩子计划好了一切,她却不想活了。”其实,一直以来,就有不少人提醒过家长:为什么你的孩子小学时三门主科能考290分以上,而到初高中后成绩就断崖式下滑?为什么你的孩子一直很听话,可到了青春期就厌学逃课?为什么本来阳光开朗的孩子,会变得消极颓废?造成这些的原因,很可能就是你对孩子的过度安排。毕竟,“一个孩子,如果没有娱乐,没有自由,只剩下停不下来的学习和摆脱不掉的压力,那么,消耗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,还有生命的活力。”过度鸡娃,看似剥夺的是孩子的时间,其实损伤的,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量。北大教授刘擎说: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。鸡娃的结果,不是把孩子送进名校,而是送去了医院。焦虑式养娃、盲目式抢跑、饱和式学习,只能把孩子养成一台空了心的学习机器。他们没时间思考自己的理想,没兴趣规划自己的未来,更没有心力去经营自己的人生。认知领域专家张梅玲说:教育需“留白”,父母需放手。松弛有度的生活中,孩子才有时间去想象去思考,有机会去试错去实践。成长需要自我意识,只有在自己的选择里探索过,人才能养成坚韧又独立的人格。合格的父母都懂得为孩子的人生“留白”脑科学家丹尼尔·西格尔,提出过一个概念——开放式大脑。作为全球知名的医学博士,丹尼尔拥有丰富的青少年咨询经验。他发现,那些优秀的孩子,并不是拼命努力的,而是具有开放式大脑的人。所谓开放式大脑,指的是孩子知道他们是谁,他们会成为谁,意识到他们有能力克服失望和挫败,从而自主选择富有意义的生活。这种思维模式,不仅有利于学习,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。很认可万维钢老师的一句话:“最先抵达目标的人,是那些不走冤枉路的人。”而家长们不想在教育上走冤枉路,就决不能把孩子的成长填得太满。做好这4处留白,帮孩子养成开放式大脑,他的成长才能有后劲。①时间留白你有没有发现?有的孩子争分夺秒,熬夜刷题,可学习就是不行;而很多学霸,不补课不熬夜,成绩还是遥遥领先。这是为什么呢?北大毕业生刘嘉森这样回答:学霸拼的不是持久战,而是自我管理:通过时间管理,来提高学习效率。就像他自己,在衡水中学的三年,一天都没有熬夜。而是每天5点半起床,10点半入睡,中午休息1小时。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反而能令他在学习上更投入更专注。《养育的选择》里说:适当让孩子休息一下,发发呆或干一些父母觉得毫无意义的事情,会更有利于他们整合和理解各种信息。把时间还给孩子,允许他们在一定限度内自由安排,或休息或玩耍,他们才不会对学习反感打怵。无论生活还是学习,只有放松下来,人才能充满干劲和活力。②空间留白像我们这些上班族,有个很深的体会,就是一天天待在格子间里会很憋屈。憋屈到心浮气躁,效率低下,就忍不住划水摸鱼或是盼着周末出去放放风。我们大人尚且如此,就可以想象孩子们一天天待在课桌前是有多煎熬。除了在校读书,回家还被钉在书桌前,周末也没空出门玩,想想就令人崩溃。有研究指出,长期待在狭小空间里的孩子,很容易成为生活上的“巨婴”。被父母24小时盯着,一举一动都要听安排,孩子会不知不觉地放弃自我意识。李玫瑾教授曾呼吁: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家里学习,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,小脑得不到刺激,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,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所以,要学会给孩子在空间上留白。允许他走出学校和家门,去户外撒撒欢,去海边吹吹风,去和好朋友踢踢球,逛逛街……养孩子就像种树,必须让他们在生活里扎根,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,才能茁壮成长。③行为留白罗振宇提出过一个“教育悖论”。他问家长们:如果有的是钱,你是让孩子读昂贵的贵族学校,还是上主流的公立学校?不少家长想都不想地说,当然是贵族学校,那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教育资源。但罗振宇却说,没有教育资源肯定不行,但堆积过多教育资源而脱离真实生活也不行。在他看来,最好的教育,一定不能远离社会。而做到这点,就需要孩子们去历练去实践。也就是说,父母要在行动上为孩子“留白”,鼓励他们去现实中体验。比如,允许孩子在寒暑假适当地实习打工,或是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,或是和同学合作完成一项社会实验;比如,允许他们独立完成一件事,哪怕只是买买菜、做做饭、收拾家这样的小事,也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。在行动上有支配权,孩子的成长才能形成“超强回路”,用一个个行动反过来夯实所学的知识。④思想留白在网上,不少人开中国父母玩笑。说中国父母,从小逼孩子练琴,可长大了你告诉他要去搞音乐,他会吓得半死;中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学奥数,但如果你说将来要当数学家,他又会马上警告你搞数学可不好找工作。在孩子这里,父母时常是矛盾的。一边想拓展孩子的眼界,激活他们的思考力,可另一边,当孩子真能独立思考并做决定时,又会百般阻止。但说到底,孩子并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。就像诗人纪伯伦说的: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,他们只是借你而来,你可以给予他们爱,但绝不是你的想法,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。若想让孩子成长为有血有肉的人,就不要把他们培养成思维上的提线木偶。鼓励孩子思考,更重要的,是接纳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。一期演讲上,知名校长李希贵说:“作为校长,在学校看见孩子违规违纪,我都假装没看见绕着走。”众人纳闷,不应该立马制止吗?李校长说,我们要牢记一点,教育是一个闭环的过程。每个孩子的成长,都要经历“犯错—批评—表扬—激励—改进—巩固—养成”的完整过程。在这条教育链中,每个环节都要给孩子留下腾挪的空间。就比如犯错,你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,纠正的契机,总结的机会,而非一上来就各种惩戒。在学习上也是如此,同样要完成闭环,才能有好成绩。这个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每个环节“留白”。不剥夺孩子的时间,不禁锢他们的脚步,允许他们去更广阔的天地翱翔,也允许他们天马行空地想象。如此这番,我们才能赋予孩子们用之不竭的爱与能量。与家长朋友们共勉。

下一篇:学生体育考试跑太慢,老师急得直跺脚,好老师,恨不得自己上场跑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公募“踩线”数量大幅增加持股集中将带来多重风险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